夏季降雨增多,會對大棚設施造成威脅。短時強降水,排水不及時,會造成雨水倒灌,蔬菜減產,甚至威脅大棚安全。如果防雨不到位,尤其是后屋面的防雨,會導致后墻內側進水,牢固性大大降低,容易出現(xiàn)坍塌,縮短大棚使用壽命。
提醒廣大菜農,一定要做好大棚夏季防雨的準備。
防雨水倒灌
為了提高大棚保溫效果,不少大棚在建設時采取了下挖措施,使得棚內地面高度低于正常地面。而且由于棚室之間間距太小,很多棚室前臉的空間十分有限,且多低于正常地面,其排水能力極差。在雨季遭遇強降雨時,棚面上的雨水匯集到棚“前臉”處,因為地勢低洼,沒有排水溝,積水嚴重,棚前連續(xù)幾天都進不去人,甚至出現(xiàn)雨水倒流進入大棚,將棚前臉沖垮,威脅蔬菜生產和棚墻安全。
建議在大棚建造時,棚與棚之間要留出一定的距離,兩棚之間空地的正確距離以4-5米為宜,在棚前臉危害處挖一條與大棚同長的排水溝,排水溝寬約半米,深約30厘米左右,好讓大棚面上留下的水隨時流走,防止積水過多流入棚內。同時,這樣在冬季既不互相遮陽,又可排雪排水,作用明顯。在棚區(qū)建設時,最好有規(guī)劃好的防洪溝或其他溝渠,遭遇強降水時可及時將積水排出。
東西山墻的防雨
東西山墻也是儲熱的載體,在大棚保溫性上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。通常在覆蓋棚膜的時候都會多出幾米,將東西兩山墻外側全部覆蓋,這樣對山墻的外部起到了很好的防水效果。
而不少菜農的棚室兩側山墻經常會出現(xiàn)小面積坍塌的情況,墻體逐漸變薄,降低了山墻的使用功能。尤其是在夏季雨量多的時候,坍塌的情況非常常見。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
東西山墻內側出現(xiàn)塌方,多是被雨水浸濕造成的,在冬季使用草簾子的過程中東西兩頭容易被草簾扎出一些孔洞,還有很多是人上下大棚或被鳥類啄破的,在降雨的時候,雨水通過孔洞流入內側墻體上,導致墻體土壤松散,從而造成了塌方。
建議,當夏季將草簾和浮膜收存以后,要及時檢查兩側山墻附近的棚膜,發(fā)現(xiàn)孔洞要及時修補,避免進水,導致山墻墻體塌方。若棚膜有破損,可在墻體上再覆蓋幾層舊塑料棚膜,減少雨水對墻體可能的危害。
大棚后墻防雨
覆蓋薄膜防雨
首先,防雨膜的選擇要妥當。一般要選擇抗擠壓的,也就是彈性較好的膜。因為大棚后墻相對較粗糙,受壓時若彈性不好極容易造成破裂、漏雨所選防雨膜的厚度要也有保證,不宜選擇太薄的農膜來做后墻防雨膜。要根據(jù)自己大棚的高度和長度購買合適的防雨膜,一般來說所選防雨膜寬度和長度要略大于大棚本身的高度和長度,以利于固定。
其次,多次固定。薄膜上部要固定在大棚后沿的頂部,伸展平整后覆土壓實。下部壓于后墻底部。防雨膜上下固定后,為了防止被風刮壞??梢栽谀ど祥g隔一定距離用磚頭或其他重物壓實,然后在后墻外底部再用玉米秸稈覆蓋固定,以起到穩(wěn)固的作用,也可以減少棚膜見光,延緩薄膜老化。
水泥板防雨
在多數(shù)的育苗廠或種苗基地,在棚室建成后,后墻多采用水泥或水泥板以及磚瓦等將墻體覆蓋,這樣即可防雨,又可保溫,可以說是比較好的辦法。但是由于比較費工,且價格較高,普通菜農應用得相對較少。這種方法防雨效果最好,且再次加固了棚體,對于下雨比較多的地區(qū),可以采用這種方法。
后屋面防雨
大棚后屋面起到了承載草簾重量的作用,同時對棚室的保溫效果也很好。但是記者在采訪時發(fā)現(xiàn),不少菜農的后屋面因為年久失修,容易進水導致內部填充物腐爛,承載能力下降。甚至引起后砌立柱底部的土出現(xiàn)塌方,使得后屋面沉降。
一般情況下,后屋面進水一是由于后墻覆蓋物有孔洞,二是被老鼠等咬食,三是后置式卷簾機設置不當。后置式卷簾機安裝時對后墻(后屋面)破壞較大,這是因為后置式卷簾機的支架是固定在后墻上的,有的直接穿過后屋面固定在后砌上。如果密封不好,后屋面通過穿口很容易進水。
據(jù)了解,通常情況下漏水是因為卷簾機支架在后屋面的穿口位置很低,水流在該處聚集或流經此處才導致進水。因此只要把這個地方抬高,就不會出現(xiàn)漏水問題了。具體操作是從棚里面沿三角鐵的內角向上塞地膜,一直塞到外面覆蓋的薄膜隆起一塊,使水流不在該處聚集或流淌,就減少了進水的機會,由于三角鐵的直角面向下,下雨時就不會因為阻擋而造成雨水聚集,從而就不會使雨水順三角鐵進入后屋面了。使用水泥柱的可將立柱周圍的棚膜提高,然后用膠帶密封好,或在立柱周圍多覆蓋幾層膜然后粘牢。
對于大棚后屋面上的土層,也可采用添加石灰打壓的辦法防水。通常在固定好后屋面之后會添加一層土,這時可在土中加入石灰調勻,之后覆蓋于后屋面上壓實。不僅提高了后屋面的抗壓能力,同時也起到了很好的防水效果。
拱棚防雨
夏季,利用拱棚進行蔬菜生產的菜農越來越多。雖然現(xiàn)在的拱棚種類很多,或大或小,但在其防雨上主要從兩方面進行:
首先,頂部放風口防雨。
現(xiàn)在很多拱棚的棚膜多是由兩幅寬棚膜及一幅窄棚膜組成,其放風口的位置在大拱棚的頂部,即便下雨時關閉了風口,仍然會有雨水在棚頂因排放不及時而灌入棚內,雨水灑落在棚內蔬菜莖葉上,易傳播病害,嚴重的則發(fā)生澇害。因此,上部放風口的防雨就顯得格外重要。
建議:頂部設置防雨膜。先準備一幅塑料薄膜,舊棚膜也可,只要沒有破損(但透光性盡量要好,避免嚴重遮光)。長度同棚一樣長,寬度則根據(jù)風口大小,只要能在懸掛后起到完全防雨作用即可,一般以3米—4米左右為宜。然后棚膜兩邊各用一根鐵絲串起來,其上端固定在大拱棚棚膜下方,兩頭鐵絲固定,中間可以細繩加以牢固。而其下端可固定到風口下的立柱上,這樣即使雨水進棚后,也能夠順著流下,并流入水渠內。
其次,兩邊防雨。在降雨時,地勢比較低的拱棚很容易從周邊灌入雨水,導致一些病害發(fā)生嚴重。有些菜農在下雨時選擇兩邊不揭膜放風,這樣的確可以阻止雨水進入,但是棚里的熱量和濕氣也無法散發(fā)出去,僅僅靠頂部放小風降溫則遠遠不夠。
建議:在地勢比較低的拱棚邊緣再包裹上了一層農膜,距離地面約20厘米,然后再按照兩邊放風口的大小安上的防蟲網(wǎng)。防蟲網(wǎng)一般幅寬1.3米即可。這樣既可避免雨水灌入棚內,又可防止害蟲潛入進來,還能有效地放風,改善棚內小環(huán)境,效果不錯。
上一主題: 冬瓜夏季栽培抓要點
下一主題: 當前茶園應對高溫干旱技術措施
Powered By phpok.com Design by liu ? 2015 廣西農業(yè)龍頭企業(yè)行業(yè)協(xié)會 , All right reserved. 桂ICP備15005103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