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個烈士紀念日 這些紀念碑背后的故事值得傾聽
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。共和國69歲華誕之際,我們迎來第五個烈士紀念日。
1950年,南京人民為了紀念革命先烈興建了雨花臺烈士陵園。1927年至1949年這22年中,約有近十萬名共產(chǎn)黨人和革命志士在雨花臺被殺 害。他們之中今天能夠查到姓名的有1519位,絕大多數(shù)為無名烈士。圖為雨花臺烈士紀念碑。
9月30日,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記憶里,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。69年前,那是1949年9月30日,開國大典前一天,中國人民政治協(xié)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作出一個重要決議,為在人民解放戰(zhàn)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建立紀念碑,永志不忘用鮮血和生命換來新中國誕生的革命英烈。當天下午6時,毛澤東主席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鏟下第一鍬土。此后,人民英雄紀念碑高高聳立在中國人民的心中。
歲月如梭,中國進入新時代。2014年,9月30日被設定為烈士紀念日,意味著一代代共產(chǎn)黨人緬懷先烈、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的堅定不移。今天,站在莊嚴肅穆的紀念碑前,感受著充盈于天地間的英雄浩然氣,那紀念碑背后的一個個感人故事,讓我們無法不用心傾聽。
烈士豐碑,黨和國家永志不忘
2014年10月,在福建古田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,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地講述了80年前紅軍壯士 “斷腸明志”的故事,讓與會代表無不為之動容。
故事主人翁是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。1934年,紅軍長征進入湘江一帶,國民黨重兵壓境,陳樹湘率師完成了掩護紅軍主力搶渡湘江的艱巨任務。他帶領余部進行最后的突圍時,不幸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。陳樹湘腹部中彈,他用皮帶壓住傷口,躺在擔架上堅持指揮戰(zhàn)斗。最后,部隊彈盡援絕,陳樹湘在道縣洪東廟被俘。在被押送途中,他誓死不屈,趁敵不備,在擔架上忍著劇痛從傷口處掏出腸子,用力絞斷,壯烈犧牲,年僅29歲。敵人殘忍地割下他的頭顱,懸于城門。深夜,道縣群眾悄悄掩埋了他的遺體,英雄長眠瀟水河畔。后來,人們在墓碑上記錄了他“斷腸明志”的悲壯故事。
“歷史不能忘記,軍人的英勇犧牲行為永遠值得尊重和紀念?!绷暯斤柡瑢θ嗣裼⑿鄣纳钋谐缇矗淮未巫哌M烈士陵園。那一個個深深的鞠躬,那一次次深情的仰望,都在表達著對英烈的緬懷、對歷史的敬重。
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。黨和政府從來都不曾忘記,是他們,用鮮血染紅黨旗;是他們用生命為共和國奠基;是他們,用奉獻與犧牲為人民謀福祉。
上世紀30年代初,我們黨在江西瑞金創(chuàng)建革命根據(jù)地并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。那時,我們黨正處于“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”的艱難時期,敵人的“圍剿”“封鎖”一刻未停。即便如此,臨時中央政府仍克服困難、籌集經(jīng)費,精心修建“紅軍烈士紀念塔”。烈士塔的每塊石子,都記載著蘇區(qū)人民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,流血犧牲的動人故事。瑞金沙洲壩的楊榮顯老人,在敵人“圍剿”最為激烈的時候,毅然將八個兒子都送去參加了紅軍,不幸的是,八個兒子無一生還,全部戰(zhàn)死沙場。但英雄的名字永遠在紀念塔上閃閃發(fā)光。
在浴血奮戰(zhàn)的戰(zhàn)爭年代,我們黨也竭盡所能地為犧牲的將士修墓立碑,永為銘記。1941年,抗日戰(zhàn)爭正處于相持階段,八路軍115師教導二旅、山東軍區(qū)某部等一邊與日寇激戰(zhàn),一邊在蘇魯交界的贛榆縣馬鞍山(后改為抗日山)修建烈士紀念塔。至今70多年過去了,塔上的石碑仍在靜靜地講述著當年的故事。1943年3月17日拂曉,新四軍官兵51人赴延安學習,途經(jīng)贛榆縣小沙東黃海海面時,與日軍巡邏艇遭遇,新四軍將士們用手榴彈和駁殼槍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,從凌晨一直堅持到黃昏。最終,三師參謀長彭雄等16人光榮殉國。犧牲3個多月后,他們的忠骨于烈士紀念塔建成當天,移葬至此。
1958年2月23日,黨中央在吉林省通化市為楊靖宇烈士舉行萬人公祭安葬儀式。享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元帥規(guī)格,新中國成立以來,享受此規(guī)格的革命先烈僅楊靖宇一人。
銘記英雄壯舉,閃耀烈士英名的,還有我們的城市、鄉(xiāng)鎮(zhèn)、街道、公園。吉林有靖宇縣、山西有左權(quán)縣、黑龍江有尚志市、河北有黃驊市,長沙有開慧鄉(xiāng)、呂梁有劉胡蘭鎮(zhèn),哈爾濱有兆麟公園、一曼街……最為著名的靖宇縣,就是東北抗聯(lián)英雄楊靖宇將軍的殉國地。 1940年,在部隊東進途中只剩下楊靖宇一個人的情況下,他仍在山林中與敵人激戰(zhàn)數(shù)日,頑強抗擊,后被敵人包圍,身重數(shù)彈,壯烈殉國。楊靖宇犧牲后,敵人殘忍地鍘下了他的頭顱,又剖開了他的腹部,驚駭?shù)匕l(fā)現(xiàn)他胃腸里盡是未能消化的枯草、樹皮和棉絮,沒有一粒糧食,日寇無不震驚。將軍壯舉,感佩后人。新中國成立后,黨和政府歷時三年多在抗聯(lián)活動中心通化市建起一座氣勢恢宏的靖宇陵園。毛澤東、劉少奇、周恩來、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送來花圈,表達對先烈的至高敬意。
壯士已故,英靈長存。如今,那一座城,一個鄉(xiāng),一條街,猶如一座座巍峨聳立的紀念碑,寄托著人們對英雄的無限敬仰與懷念。
尋找忠骨,我們的腳步從未停歇
2013年末,一個無名英雄紀念廣場在北京西山落成。兩邊的花崗巖墻壁上鐫刻著到目前為止、經(jīng)各方查找發(fā)現(xiàn)的846位當年犧牲于臺灣的烈士英名。
1949年前后,我軍按照黨中央統(tǒng)一祖國的決策部署,秘密派遣1500余名干部入臺。由于叛徒出賣,島內(nèi)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,大批地下黨員被捕,其中被國民黨當局公審處決的有1100余人。面對國民黨特務的抓捕,戰(zhàn)斗在隱蔽戰(zhàn)線上的無名英雄們視死如歸,紀念廣場碑刻上記載了鐘浩東夫人蔣碧玉最后關頭的鎮(zhèn)定:“我們難逃一死,但是,我們能為偉大的祖國、偉大的黨在臺灣流第一滴血,我們將光榮地死去!”
擁有如此富有犧牲精神的英雄集體,是我們偉大的黨的榮耀,是我們偉大民族的驕傲。來自國家民政部門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,自革命戰(zhàn)爭年代以來,我國先后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(yè)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。在這個群體中,有名可考,被記載或列入各級政府編纂的《烈士英名錄》的,僅有193萬余人,其余絕大多數(shù)屬于無名烈士。
眾多的烈士,他們是否安眠?我們尋找英雄的腳步一刻也未曾停歇,隨著烈士紀念日全民公祭活動的開展,這腳步走得更急切、更堅定。
在廣西灌陽縣新圩鎮(zhèn),有一個深不見底的“酒海井”,據(jù)當?shù)卮迕裣鄠骱褪妨嫌涊d,井底極有可能埋藏著百余名紅軍戰(zhàn)士的尸骨。根據(jù)考證,1934年11月下旬,數(shù)千名紅軍將士在湘江戰(zhàn)役中投入灌陽新圩阻擊戰(zhàn),傷亡慘烈。其間,在戰(zhàn)地救護所里的百余名紅軍重傷員因來不及轉(zhuǎn)移,被敵人捆綁墜石投入酒海井中,全部壯烈犧牲。因為井大底深,井下地質(zhì)結(jié)構(gòu)復雜,勘探難度很大,發(fā)掘工作一直未能進行。
2017年8月,當?shù)卣朔刂乩щy,啟動了酒海井紅軍烈士遺骸勘探打撈工作。歷時一個多月,發(fā)掘出20余例骸骨,據(jù)專家鑒定,其中年齡最小的僅有15歲。9月24日,灌陽縣舉行隆重的安葬儀式,將酒海井首批發(fā)掘的紅軍烈士遺骸安葬到修葺一新的紅軍墓中,讓葬身井下83年的紅軍烈士入土為安。
隨著崇尚英雄、緬懷先烈氛圍的日漸濃厚,近幾年,越來越多的革命老區(qū)、紅色遺址發(fā)起尋找英烈、修繕英烈墓地的活動。山西省呂梁市興縣,抗日戰(zhàn)爭和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是中央晉綏分局和晉綏軍區(qū)司令部所在地。從1940年起,晉綏軍民在這里展開戰(zhàn)斗百余場,先后有近2000名官兵光榮犧牲,他們的遺骸一直散落在3100平方公里的山間地頭。“不遺漏一塊烈士遺骨,不損壞一件烈士遺物”,2011年,呂梁軍地共同修建了晉綏烈士陵園,至今,他們已經(jīng)連續(xù)7年組織烈士遺骸收遷和集中安葬行動。多年來,軍地工作組相繼走訪了興縣80多個村莊、數(shù)百位老人,在22個山嶺,找到并遷葬了595具散葬烈士遺骨。
還有一個數(shù)目龐大的烈士群體,一直成為黨、國家和烈士親人的牽掛。這就是60多年前,奔赴抗美援朝戰(zhàn)場,用生命把祖國護衛(wèi)在身后的中國人民志愿軍。在現(xiàn)已確認的抗美援朝烈士中,還有大批身在異國他鄉(xiāng)。經(jīng)中韓磋商,2014年3月28日,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迎來了第一批從韓國歸來的437具志愿軍烈士遺骸。這一天,他們的兒女舉著父親發(fā)黃的老照片,弟弟捧著哥哥寄回家的最后一封書信,侄子講著大伯參軍的故事;這一天,祖國和親人等待了60多年……至今,已有5批共589位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到他們出發(fā)的地方。為了讓回家的烈士們有一方安樂之所,沈陽加緊擴陵園、修廣場、建英名墻、擴大紀念館,迎接更多的英魂回家。
2014年3月28日,載有437具中國志愿軍遺骸的軍車出現(xiàn)時,守候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志愿軍后人康明流下了眼淚。
一塊塊靜默肅立的英雄墓碑,銘記著烈士對祖國的忠誠;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發(fā)掘保護故事,飽含著后人對英雄的崇敬。據(jù)了解,目前全國共有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4200多個,每年接待紀念烈士活動10萬余次,群眾瞻仰祭掃1.5億多人次。
祭慰英靈,多少人用一輩子守護
那一座座墓碑高聳挺立,那一方方墳塋新土常掩。
在烈士墓的背后,有多少守墓人在默默付出,幾十年初心不改。他們把對烈士的敬仰之情化為一種信念,用一生守護不朽的豐碑。
新疆葉城烈士陵園里有一位守墓英雄。他叫艾買爾·依提,是一位參加過中印邊境自衛(wèi)戰(zhàn)的老兵。退伍回鄉(xiāng)后他辭掉了組織安排的中學校長的工作,帶著妻子和6個月大的兒子搬進了烈士陵園,開始了守墓生活,這一守就是43年。2017年,73歲的艾買爾·依提因心臟病去世,他就和自己守護了大半生的戰(zhàn)友們埋在了一起,繼續(xù)與他們作伴。為英雄守墓的老人,離開時也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。他走的時候,各行各業(yè)的群眾自發(fā)來到陵園為他送行。而他的兒子艾尼瓦爾今年48歲,與陵園同庚,至今還是住在陵園大門口的兩間平房里?!翱词亓沂苛陥@是自己家族的使命。”艾尼瓦爾帶著弟弟和兒子,沿著父親的足跡繼續(xù)走下去。
翠柏成行,冬青凝綠。雖然革命英雄已逝,那些默默無聞的守護者卻將烈士們的精神代代相傳。他們用奉獻和堅守傳播著革命火種,守望著我們民族的根和魂。在第五個烈士紀念日里,我們銘記烈士遺志,也不會忘記:
聶正遠老人一家,埋葬在巴中市通江縣瓦室鎮(zhèn)嘯口村的3000多名紅軍烈士是他們一生的牽掛?!八麄兪菫榱宋覀儾艩奚?,我能做的就是守護好這片土地?!弊月櫿h的父親開始,祖孫四代義務守護忠骨長達80載。
獨臂老兵蔡恩坤,當聽說馬本齋司令的陵墓要修繕,他主動請纓,來做守墓人。“不能讓英烈孤獨”,他獨臂往返在家和陵園的這條路上,33年的時間,風雨無阻。
安徽省懷遠縣87歲的農(nóng)民胡兆倫為34名無名烈士墓義務守墓六十余載,每逢春節(jié)他都會靜靜在這里坐上半天,陪伴未曾遠去的英靈。
山東68歲老人鄭沂家,為了讓臨沂茶山烈士陵園中的無名英烈碑上有名,他幾乎花光所有積蓄,走遍全國20多個省份,跋涉10萬公里,采訪老八路、老紅軍2000多人,幫助86名烈士找到了名字。
對越自衛(wèi)反擊戰(zhàn)醫(yī)護兵李彬,戰(zhàn)場上九死一生的他,一心想為陣亡戰(zhàn)友的父母盡孝道,22年來他不辭辛苦,照顧18位烈士戰(zhàn)友父母,給老人送去精神慰藉,給他們當兒子。春節(jié),他先去給烈士的爹娘拜年;清明節(jié),他陪著“烈士爹媽”掃墓;他還帶著烈士父母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,為他們過壽,想方設法幫助老人住進新房子。老人們說:此生失去一個兒子,又得到一個兒子,再無遺憾了。
“理想之光不滅,信念之光不滅。我們一定要銘記烈士們的遺愿,永志不忘他們?yōu)橹餮獱奚膫ゴ罄硐?。”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緬懷英烈、展望未來。天地英雄氣,千秋尚凜然。讓我們用行動告慰先烈,不負偉大的新時代,為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接續(xù)奮斗、不懈奮斗!
Powered By phpok.com Design by liu ? 2015 廣西農(nóng)業(yè)龍頭企業(yè)行業(yè)協(xié)會 , All right reserved. 桂ICP備15005103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