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山東省供銷社系統(tǒng)破解玉米“曬儲銷”難題力保農民增收紀實
【編者按】
去年,我國調整玉米收儲政策,農業(yè)結構得到調整優(yōu)化。玉米在種植面積減少的同時,種植模式也在不斷優(yōu)化更新。在這個過程中,玉米生產的難題是如何突破的?農民的收益如何得到保障?記者近日來到山東產糧大縣滕州,看這里的農民種玉米如何提高效益——
本報記者 呂兵兵
金秋十月,正是山東省的玉米收獲時節(jié),在產糧大縣滕州,這里種玉米的農民不僅當起了“甩手掌柜”,輕輕松松收玉米,晾曬、儲存不用愁,還不愁賣,收入不降反增,為啥?
西崗鎮(zhèn)溫塘村種糧大戶滿月亮為記者揭開了謎底:“從2015年起,俺家350畝玉米就全部托管給了供銷社領辦的合作社,人家提供‘耕、種、管、收、烘干、代儲’全程服務。算下來,咱自個兒省了人工不說,一畝玉米還能節(jié)本約100元,增收將近200多元呢?!?/span>
滿月亮的豐收喜悅,其背后依靠的是山東省供銷社系統(tǒng)為其提供的全程社會化服務。據山東省供銷社理事會副主任許廣民介紹,從2010年開始,山東供銷社針對糧食生產中存在的現實問題,在鄉(xiāng)鎮(zhèn)建設為農服務中心,領辦創(chuàng)辦農民種植、農機等合作社,為農民提供集約化、組織化、專業(yè)化服務。這兩年,針對玉米價格低、農民“曬儲銷”等突出難題,主動延伸服務能力,為種糧農民提供脫粒、烘干、存儲、銷售等“一條龍”服務。
瞄準種糧難題搞服務農民不再為烘干、儲存、銷售犯愁
東阿縣姚寨鎮(zhèn)牛莊村農民田景良家里的十幾畝土地多年來一直種糧食。“靠種地,咱家一年的純收入也就一萬五千塊錢,根本養(yǎng)活不了一大家子。村里的男勞力多數都外出打工了,我也到鎮(zhèn)上開了個門市,做點兒生意。”田景良說。
做生意成了主業(yè),田景良種地就不怎么“上心”了。管理上粗枝大葉不說,最煩心的就是玉米收獲:“小麥是熟透了收,收上來就可以賣。玉米不行,收完了還要脫衣、晾曬、脫粒,這幾年價格低還不好賣,太耽誤事了?!?/span>
小戶犯愁,種糧大戶更犯愁。曹縣普連集鎮(zhèn)李樓寨村種糧大戶郭玉寶告訴記者:“這150畝玉米收下來,費工費力不說,晾曬沒場地,存糧沒有倉庫,質量沒有保障,談判的話語權完全在糧販子手里,咱這價格根本賣不上去?!?/span>
“這兩年,在糧食生產的全過程中,拋開價格不說,最困擾農民的就是玉米的‘曬儲銷’難題?,F有的玉米品種,普遍問題是脫水慢,再加上搶抓農時播種小麥,玉米收獲時水分含量普遍偏大。這樣,農民收下的玉米還需多日晾曬,就帶來了場地難找、質量難保障等問題。一些種糧大戶沒有像樣的倉儲設施,在市場談判中就沒有話語權,也就帶來了儲存和銷售難題?!辈芸h農業(yè)局局長張世珍說。
“農民的種地難題,就是供銷社提升為農服務能力的突破口?!痹S廣民說,“從瞄準單純的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搞服務,到現在重點提升在烘干、倉儲和銷售等方面的服務能力,山東供銷系統(tǒng)一直在努力,也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多種服務模式?!?/span>
多種服務模式可以選玉米不僅收得好也能賣得好
自打去年起,田景良已經不用為自己的玉米收獲操心了。“這里有脫粒機、烘干塔和存糧庫,把玉米棒子拉到這里,咱的秋收就結束了?!痹谖挥阪?zhèn)上的為農服務中心,田景良一臉輕松。
而且,擺在田景良面前已經有了三種選擇:可以直接將棒子賣掉,拿錢走人;可以購買這里的玉米脫粒、烘干和倉儲服務,玉米還是自己的,啥時候賣自己說了算,售糧后繳納2%的服務費即可;還可以直接存到這里領辦的“糧食銀行”,不僅免服務費,而且存糧有利息,收入有保障。
田景良選擇了最簡單的方式,直接將玉米帶芯賣掉。“棒子含水量普遍在35%以上,每斤售價在4毛錢左右。這樣,一般每畝玉米的銷售收入在八九百元左右。”東阿縣供銷社主任孟廣舉說。
忙活小半年,一畝玉米就賣八九百元,田景良卻也很滿意:“往年賣曬干后的玉米籽粒,畝產1200斤上下,也是賣八九百塊錢?,F在這樣賣,收入相當,但卻省了晾曬、脫粒、存糧和銷售等多道工序,節(jié)省人工三四個呢?!?/span>
姚寨鎮(zhèn)供銷社主任、東來順為農服務中心經理題召洋介紹,2016年以來,該中心在小麥收儲上進行試點,為農民提供“糧食銀行”等多種服務?!跋胥y行一樣,糧農可以有活期、半年期、一年期等多種選擇,最長存期為一年。價格以國家定的保護價為基準,月息分別為3厘、4厘和5厘。”題召洋說。
東來順為農服務中心在小麥上試點“糧食銀行”運行已兩年,運轉非常成功。今年的小麥收獲季,該為農服務中心為5000多戶農民提供了服務,有大約三成農民選擇了糧食銀行服務,兩成農民選擇了購買烘干和代儲代銷服務,五成農民選擇了直接售糧。目前,該服務中心又開始在玉米上試點這三種服務模式,全力破解種玉米農民“曬儲銷”三大難題。
“服務中心+合作社”是關鍵牢靠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收入
孟廣舉告訴記者,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烘干、倉儲等服務,不僅解決了農民的難題,還讓農民的收入有了保障。“統(tǒng)一烘干的玉米性狀一致,品質很好,農民存在這里心里不慌,賣糧時話語權就在咱這一方了。通過近兩年的實踐看,玉米的銷售價格穩(wěn)中看漲,一般都能賣到8毛多錢,好的時候能賣到9毛?!?/span>
記者采訪發(fā)現,山東各地不少為農服務中心,開始依靠自身的為農服務能力,對接糧食加工企業(yè),發(fā)展訂單種植,農民的售糧收益就更高。“山東省已建成為農服務中心855處,其中位于糧食主產區(qū)的已配備烘干機379臺,日烘干能力達3.5萬噸,存儲能力達146萬噸。有了這樣的服務能力,咱跟再大的企業(yè)合作都不是問題?!痹S廣民說。
據許廣民介紹,山東供銷系統(tǒng)能夠有效破解玉米“曬儲銷”等難題,得益于其構建的綜合性規(guī)?;沙掷m(xù)為農服務體系,其中發(fā)揮支撐作用的關鍵是“服務中心+合作社”的運行機制。
為農服務中心是提供服務的綜合平臺。山東供銷社以縣農資公司等社有企業(yè)為依托組建農業(yè)服務公司,聯合鄉(xiāng)鎮(zhèn)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共同建設和運營為農服務中心,以此為平臺打造“3公里土地托管服務圈”,為農民提供包括開展測土配方和智能配肥、統(tǒng)防統(tǒng)治、農機作業(yè)、烘干貯藏或冷藏加工、莊稼醫(yī)院、農民培訓等多項服務。
供銷社領辦為農服務中心搭建平臺后,又如何與農民對接并形成緊密聯系呢?山東各基層供銷社的做法是入股參辦或領辦種植、農機等合作社,以合作社為主體,組織農民,對接農民,讓農民既可以順利享受專業(yè)化服務,還可以通過入股或加入合作社的服務隊等方式,主動參與進來,分享更多的利益。
上一主題: 發(fā)改委:未經成本監(jiān)審不得政府定價
下一主題: 推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(yè)發(fā)展有機銜接
Powered By phpok.com Design by liu ? 2015 廣西農業(yè)龍頭企業(yè)行業(yè)協會 , All right reserved. 桂ICP備15005103號